返回上一级

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2024-01-06 05:50:37

作者:jinnianhui金年会      
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日前,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详情如下: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东丽区人民政府、西青区人民政府、津南区人民政府、宁河区人民政府,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委: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线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21〕981号)要求,完成“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系统治理原则,努力形成渤海之滨产绿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保障”的试点建设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实践;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构建环首都生态绿色屏障带、打造增蓝复绿的渤海之滨、实现产绿融合发展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试点区域上连海河五大支流,汇经海河干流排入渤海,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净化上游来水,提升区域内水体水质,助力渤海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并为海河流域其他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

  1.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是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的重要前提。京津冀对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98%,流域天然地表径流较少,生态基流难以保障,部分主要河段出现季节性断流,河道自净能力差,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以试点流域水系为单元,协调以黄港水库、鸭淀水库等湖库为核心的干支流水库群与中下游水系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马厂减河、月牙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系连通、水体循环,特别注重改善海河中下游段水体流态,提升河流自净能力,将助力形成京津冀生态大格局,重塑生态新体系。

  2.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成果的重要措施。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尾闾,河网水系纵横密布,水环境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海河中下游不仅承担着上游水域带来的污染压力,更是入海河流陆源污染治理的重点范围,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试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是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深入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为入海河流消劣筑牢稳固的基础。

  3.构建“津城”“滨城”双城格局的重要生态廊道。天津市构建“一市双城”的空间结构,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津城”“滨城”中间地带打造贯通南北的津沽绿色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从而形成“双城紧凑、中部生态”的格局。“津城”依漕运兴盛,“滨城”因海发展,加快实施双城间生态屏障带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辖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生态景观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加快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名片。

  4.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多措并举,“一河一策”精准发力,不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提升30个百分点,入海河流实现全面消除劣V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近七成,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试点流域将根据区域水环境特性,充分发挥湖库湿地调蓄净化功能,修复河道自然生态,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区域内整体水生态环境面貌,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试点区域位于海河流域中下游,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永定新河汇水区与独流减河汇水区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16个街镇,46个村。包括一级河道4条,总长57.9km,分别为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新开—金钟河和海河。二级河道22条,总长268.4km,其中海河以北7条,海河以南15条。主要湖库5座,总库容1.39亿m3。

  试点工作实施期限为2022—2024年。方案涉及到的具体行政区域包括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宁河区五区,具体范围详见图1-1。

  针对试点区域地处海河流域九河下梢,上游来水质量严峻、环境容量极低的问题,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建设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目标,通过加强党对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系统推进科学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低碳生产转变、全面控源减污、水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一批增蓝复绿治理工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努力形成渤海之滨产绿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

  试点区域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永定新河汇水区与独流减河汇水区围合的范围,在水环境质量严峻、容量极低的现状条件下,通过试点的实施,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建设。

  试点的实施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实践,是优化城市结构,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具体行动。

  试点将在“津城”“滨城”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带中,采用生态环境导向型(EOD)城市开发模式,实现生态率先突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路径,打造生态资源富集的“绿谷”、引领转型发展的“绿峰”,努力形成渤海之滨产绿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

  试点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大生态、大系统着眼,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构建京津冀六河五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长效机制相结合,推进京津冀上下游联防联控,改善海河中下游段水体流态,提升河流自净能力,助力形成京津冀生态大格局,重塑生态新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发挥天津作用。

  多措并举实现根源提升,协调以黄港水库、鸭淀水库等湖库为核心的干支流水库群与中下游水系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马厂减河、月牙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共安排人工湿地建设、河道沟渠生态治理、污染底泥清理、生态护岸建设、污水管网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系统提升7大类24个项目,实现水系连通、水体循环,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以水先行带动产业升级,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兴产业培育同步发展,把开展流域治理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行政区划。试点区域涉及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宁河区五区,拥有津南辅城,空港经济区、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冶金工业园、海河教育园等功能区,以及东丽湖、军粮城、天嘉湖、葛沽、小站、北闸口、八里台、王稳庄等街镇。现状常住人口约115万人,其中海河北岸约40万人,海河南岸约75万人。

  试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分布有天津滨海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等国家级园区,以及空港经济区、八里台工业区、小站工业区、津南开发区、赛达工业区等市级重点园区。

  从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看,海河南北发展特征差异明显。海河以北地区,以大飞机、大火箭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集聚了空客A320、西飞国际、庞巴迪、古德里奇、阿尔斯通、神舟飞行器、运载火箭、长城汽车、中海油新能源基地、航天五院、金耀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健康、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高端产业加快集聚,成为国之重器代表。

  海河以南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津重重工机械、太平洋化学制药、伊利康业冷冻食品、大裕汽车配件、巴泰克机械、福奇特电子、吉艾(天津)石油工程、易华录信息技术、中建钢构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加快在该区域内集聚,形成了金属制品、装备制造、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簇群经济特征明显。

  水系情况。试点区域内水系属于海河流域的下游滨海段,地形地貌为滨海冲击海积平原,水系结构呈稀疏型编织状。区域内涉及万家码头、永和大桥、生产圈闸和海河大闸4个国控断面,万家码头国控断面位于西青区与静海区交界的独流减河水体,永和大桥国控断面位于北辰区、武清区和宁河区三区交界处的永定新河水体,生产圈闸国控断面位于津南区洪泥河水体,海河大闸国控断面位于东丽区、津南区和滨海新区三区交界处的海河水体。

  (3)主要湖库5座,总库容1.64亿m3,分别为黄港水库0.87亿m3、东丽湖0.16亿m3、天嘉湖0.20亿m3,官港湖0.07亿m3和鸭淀水库0.34亿m3。

  土地利用。试点区域位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是天津市快速城镇化发展区域和城市边缘区域,受城镇化推进影响,试点区域原有生态环境急需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为进一步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区内用地划分为生态空间、农村空间、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空间四类,区域面积合计约800平方公里。

  水文水资源。天津市属重度缺水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入境水量逐年减少。试点区域可供给河湖生态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再生水以及外调水三类。一是地表水,2000-2016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01亿m3,比1956-2000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64亿m3。同时天津市雨洪水资源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2000-2016年北系河流入海水量为10.09亿m3,其中海河3.28亿m3,而南系河流入海水量仅为0.54亿m3。二是再生水,试点区域已建成并运行的污水处理厂6座,总处理能力64.0万m3/d,另有两座位于双城中间地区以外的污水处理厂,其排水进入北塘排水河后可大量用于双城中间地区,8座污水处理厂全年污水处理量可达4.5亿m3。三是外调水,天津市有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年前,将增加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根据《滦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75%保证率时天津分水量5.72亿m3,净水量4.44亿m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分配水量为10.15亿m3,收水量8.63亿m3,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8.16亿m3。

  水环境质量。双城中间地区水资源短缺,承接上游和境内污染负荷较大,水体自净能力低,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近十年试点区域主要河流水质主要为Ⅴ类、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试点区域涉及万家码头、永和大桥、生产圈闸和海河大闸四个国控断面,近10年水质情况如下:

  由于生产圈闸是“十三五”期间设置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所以数据起自2014年;永和大桥是2016年设置的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2021年起成为国控断面,所以数据起自2016年。

  水生态系统。试点区域内水生态系统不容乐观,现状河道补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海河环境水及再生水,来水水质有一定的差异,水体中的微生物含量差别较大,微生物群落分布状态不稳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