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亩均效益达五千元年收入超百万 科技来“增氧”养出好

2023-11-05 15:12:15

作者:jinnianhui金年会      
亩均效益达五千元年收入超百万 科技来“增氧”养出好

  又到一年蟹肥时。昨天下午,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的塘口边,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渔船穿梭,每艘小船上均为两人协作,一人撑竿掌握方向,另一人则拉起地笼,只见网里密密麻麻爬满了巴掌般大的螃蟹。随后,螃蟹被运往岸边,经过暂养、分拣、爽水、打包等程序,等待顾客上门取货。

  “目前每天捕捞量约为500公斤,其中一部分送往江宁众彩,剩下一部分在塘口零售,日均销售额约五六万元。这还不是高峰期呢,月底是最忙的时候,每天能卖出十多万元。”看着一只只体大膘肥的螃蟹,今年44岁的陈玉香满脸笑意。

  位于九峰山脚下、滁河岸边的后圩村,水网密布、水草丰茂、水质优良,为螃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但养蟹20多年的陈玉香更清楚,在自然环境面前,科技的力量不仅是一个加分项,更是应对不利因素时的一个保障。陈玉香打开手机,向记者实时展示目前每个塘口的温度、气压、含氧量、pH值等数据,“这是物联网微孔增氧设施,利用它们,一家人不再需要夜间巡塘,看看螃蟹是否因为缺氧而试图爬上岸,发现含氧量不足时,远程遥控打开设备即可。”

  然而,随着养殖密度增大,仅仅依靠微孔增氧设备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偶尔还会有螃蟹爬到岸边“吸氧”。“这就是一个不断干、不断学的过程,是时候要引入新技术了。”说完,陈玉香步子轻快,领着记者走向塘口边,只见水中央有一个类似小水车的装置,那是水循环系统,今年5月,陈玉香在育苗池经过试验后发现效果不错,于是采购了30台,目前每个塘口都安装了该系统,通过实行“两道增氧”,让螃蟹过得“更舒服”。

  事实证明,好技术养出好螃蟹。“陈老板,带我称点螃蟹啊。”在塘口,记者偶遇了省淡水所基地工作人员邬啸宇,因为常年在村里的基地工作,他知道陈玉香家的螃蟹个头大、品质好,“你看这个腿很坚硬,说明成熟了,然后它这个脐必须是圆形,这只肯定有200多克,买点回去,晚上家里人聚餐吃,多新鲜呀。”

  送走邬啸宇,陈玉香和几名工人准备打包,晚饭前还会有预订好的客人来取蟹。每天早上7时巡塘,9时收网,10时挑选、分拣,午饭后2时发货,4时投喂饲料,晚饭后7时和晚上10时分别收两次笼……陈玉香一家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日子,“说不枯燥是假的,但是忙碌意味着收获,打心眼里是开心的。”陈玉香说,目前,她家的养殖基地约300亩(包括育苗池),亩产约200公斤,亩均效益达到5000元,年收入超百万元。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