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治尾水 水清鱼欢产业兴

2024-09-30 10:25:54<< Return list来源:{z(关键词1)}}

  12月13日,记者在赫山区泉交河镇益阳来仪湖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位于渔场北部的“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正在正常运行,池塘内的尾水在生态净化池缓缓流动,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外河。“尾水治理工程未实施前,在清塘的时候会把一个池塘的水腾入其他池塘,雨水较多时大量养殖‘尾水’就直接外排,对围山渠水质造成了影响。”公司负责人盛可平介绍,养殖尾水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残饵和粪便导致的污染水体,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

  近年来,赫山区从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水环境和加强养殖尾水治理三大方面入手,以生态治理和绿色养殖促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广良种促良法,选育鳜鱼、翘嘴鲌、黄颡鱼等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的特色优良品种,减少投饵施肥,改善鱼塘水质。大力推广设施化循环水养殖,通过配套水体循环净化、鱼病综合防控、立体综合增氧、物联网智能监控、水质调控、尾水处理等养殖设施,实行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因地制宜实行养殖尾水治理,对小规模水产养殖户,使用多级沉淀池、生态沟渠净水治理等,以较小投资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对集中连片的池塘,以“三池两坝”(即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以及夹在这3个池中间的两个过滤坝)“底排污”(即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池,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等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净化。目前,全区建成4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17个50亩以上渔场养殖尾水均达标排放。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