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新能源工厂化养殖养殖超级工厂年产对虾2

2024-09-30 10:28:06<< Return list来源:{z(关键词1)}}

  在垦利农高区智慧渔业产业园内,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后的墙面施工以及路面硬化等工作,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

  目前,我国正加速能源清洁化转型进程,脱碳减排需求日益增长。光伏发电技术已成为最有价值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在交通、建筑、农渔业等领域中。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是由远大财金与东营市海洋渔业部门及正大集团联合打造的现代化工业水产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1200亩,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 400 亩,总投资约 3.5 亿元(养殖车间投资占总投资4/5,光伏占1/5),建设BIPV生产办公车间总规模 7.5 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年产优质南美白对虾2000吨,年产值1亿元,利润3000万元,年税收约500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5月15日开工,2023年1月底建成投用。二期、三期项目已完成设计规划,计划于2023年初开工建设。

  垦利省级农高区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传统海水池塘养殖对虾每亩产量100-150斤,工厂化对虾养殖每平方米一茬产量25斤左右,每茬养殖周期为3个月,每年可养殖3-4茬,每亩工厂化车间可年产对虾5万斤,两者相差近400倍。打破传统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实现高产迫在眉睫。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将工厂化对虾养殖和屋顶光伏发电两个产业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每1万平方米屋顶的装机容量由1MW提高到1.8MW,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运维费用也降低了近20%。

  工厂化对虾养殖过程中,进排水、热交换、充氧等需要使用大量电能,平均每1000平方米车间年耗电量为20万度左右,BIPV模式可将屋顶光伏发电直接用于园区内渔业生产,每年能节约1700万度电,大大降低了园区能耗和养殖成本,减少碳排放。

  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钢制结构,模块化定制,装配式安装,整个安装过程不需要焊接等方法,建筑材料安全环保,建设工艺方便快捷,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普通的对虾养殖大棚使用寿命为10年左右,顶层、墙体等材料报废时会带来二次污染,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按照工业建筑标准建设,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建筑材料均可实现循环利用。

  传统的农业设施大棚,不能用作抵押物向银行,但新型光伏工厂化养殖车间因嫁接了光伏产业,可以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解决了传统企业单一从事水产养殖业态难以融资的难题。项目建设7.5万平方米BIPV对虾养殖车间所需3.5亿元资金全部由光伏企业通过市场化融资,渔业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车间使用权,两个企业实现了双赢。

  集成新型BIPV养殖模式、新型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建设周期可缩短到1个月以内,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高,一次性直接投入成本降低40%以上,可以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便于复制推广。

  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着力于新技术新理念,采用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分段式对虾养殖技术,将整体养殖周期缩短至60天。采用国内领先的BIPV技术,建设高标准的上光下渔工厂化养殖车间,25年内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达到绿色、低碳的双向发展目标。

  园区利用科技赋智赋能,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所等高校院所合作,为高产、高效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引入华为集团智能服务团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数据化、智能化的科学高效运维管理,探索出“现代渔业+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

  建立“园区龙头企业+国有平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携手合作的模式。国有平台以园区配套服务及土地入股,项目年收益20%作为国有平台收益。其中,5%-8%的国有平台收益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壮大村集体收入。园区企业免费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群众增收。村合作社承接园区企业的劳务用工服务,既解决企业普通劳务用工难,又帮助村剩余劳动力、转产渔民和贫困家庭就业创收,实现渔业高质高效、渔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沿海乡村振兴之路。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虾产量2000吨,年产值1个亿,利润3000万,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

  渔业和新能源延伸出“新产业”促进东营市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打破原有的垂直分布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零售全产业链,实现海洋产业多产业协同跨越式发展,助力东营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奋进,打造“四新”经济的发展典范。

  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直播/晚宴等系列冠名单位等,火热招商中,欢迎优秀企业合作

  产业化。这是一场牛蛙全产业链大阅兵,汇集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加工、消费等产业链条的企业,充分展现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标准化。这是一场关于牛蛙绿色养殖标准化大讨论,产、学、研、政、媒齐聚一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牛蛙养殖生态化改革,引领牛蛙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品牌化。这是一场牛蛙市场品牌大营销。牛蛙成为当代人餐桌上的“新宠”,快速发展的牛蛙餐饮市场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牛蛙餐饮品牌纷纷在品牌故事与特色元素上发力,依靠品牌文化内核引发消费者的认同感。

  食品化。这是一场牛蛙预制菜大汇演。牛蛙精深加工不断发展。站在预制菜的风口,随着无损冻蛙等技术的迭代更新,牛蛙预制菜工艺的不断提升,精深加工将成为牛蛙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采用“1+1+N”的活动形式,一场主论坛+1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美食展览)+多项细分活动的形式,参会人数超1000人,参展企业超50家。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