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循环水+“芯”动力东港这样激活水产养殖“一池春水”

2023-11-01 21:17:53

作者:jinnianhui金年会      
循环水+“芯”动力东港这样激活水产养殖“一池春水”

  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陈旧、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养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等突出矛盾和挑战,这些问题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日照市东港区,经历了整治、拆除、规范的阵痛后,生态理念、技术创新溶入养殖池,东港水产养殖业正迈入绿色发展、质效双提的新天地。前不久,东港区成功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站在厦门路向东望去,几排水产养殖车间整齐排列,镶嵌在绿荫之中。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散乱的露天养殖池,老远腥臭味扑鼻。

  变化在外边,学问却在里边。总控室内,一个大屏、一个电脑总端就是整个养殖园区的“大脑”,通过传感控制设备等一条条“神经”与每一个池塘实时互联。温度是否过高,水质是否超标,鼠标一点,一目了然。

  如今,摒弃粗放的养殖模式,产业园引入水温控制、水质管理、饵料喂养等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采用的循环水养殖模式,“一次提水、净化”,比传统养殖模式节水30倍以上,单位水体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5倍。“智能化循环水养殖车间的水质稳定、病害少,养殖风险低,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园区工作人员说。

  在东港,如果说设施上的更新换代托起了新的养殖模式,那么人才的引入则为渔业产业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实施攻关,不但在养殖环境优化上取得重大成果,还在珍稀鱼种人工繁育及养殖规模化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该产业园的石斑鱼、鲈鱼等优质海水鱼年产量可达400吨,预计今年产能提高60%。

  通过“科研院所+园区”模式,近几年来,东港区持续在海洋渔业上加强与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如今,全区工厂化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万平方米,海辰、盛隆、顺源、鲁鑫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型渔业龙头企业在此聚集,取得创新成果上百项,直接增加收益近亿元,2022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5.6%。

  全国市面上,每100尾中国对虾苗,就有约70尾来自于东港区涛雒镇。来自东港区海洋渔业发展部门的消息显示,东港区中国对虾亲虾保有量占全国70%以上,无节幼体产量占全国产量60%以上,是主要的北方育苗基地。

  种子是农业“芯片”。手握种苗研发、繁育技术和多个新苗种,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腰杆子显得格外硬气,除了给本地养殖户提供虾苗外,更有南到浙江、江苏,北到辽宁的客户不远千里来购买。

  公司负责人王培春说,海辰的成功背靠的是一棵“科技大树”。公司通过与中科院黄海所合作,培育的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3号”、“黄海4号”和脊尾白虾“黄育1号”被农业部遴选为主导推广品种。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级山东日照中国对虾良种场、中国对虾种苗20强供应基地。

  作为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科研攻关成为东港乡村振兴的主动力。这几年,该区积极建平台、引“大脑”,仅在水产种业领域就聚集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院校、科研院所。

  目前,东港区水产育苗场、育苗户已经发展到200余家,育苗水体超过了19万立方米,育苗品种涵盖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十几个品种,年育苗量超过4000亿尾,产值约1.4亿元。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兴海项目等几十项科研课题,在膨腹海马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在全省带动发展50万尾以上的养殖户30多家。(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卢立平 报道)

百度